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21世纪西方运用脑电(EEG)的音乐研究动向分析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4-08-13 访问次数:505
进入21世纪后,音乐心理学与脑科学的研究已渗入到多个领域,甚至跳出医学、信息通信等传统神经科学范畴,广泛涉及音乐的知觉、注意、记忆、情感、语言、动作、情绪等多维视角,脑电(EEG)并不仅仅作为探究大脑病理基础的工具,而逐渐成为研究人类心理和大脑运作的理想工具。就国内发展来说,2000年刘沛在《中国音乐学》上发表了第一篇基于脑科学视角的音乐理论文章,虽在此后的20年内有了长足进步,但系统介绍国外研究动向的分析较为罕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运用脑电的音乐研究中先进理念和技术方法的认识。因此,了解西方在二十世纪相关研究的基本概况格局,把握相关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对促进我国相关研究的发展非常必要。

文章以分析西方21世纪脑电(EEG)的音乐研究动向为中心,以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国立卫生研究院(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PubMed”——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简称NCBI)检索系统为数据来源,通过VOSviewer可视化软件和文献追踪软件Stork实现聚类关系的构建,对21世纪以来脑电实验在音乐领域的研究方向、研究热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带来新的视角与助益。

核心期刊分布上,国外研究EEG相关音乐问题的文献主要来源于Neuroimage、J Cogn Neurosci、PLoS ONE、Neuropsychologia等神经科学期刊,以及部分心理学期刊和生物学期刊。其中,Neuroimage、Ann. N. Y. Acad. Sci、Clin Neurophysiol和Psychophysiology的影响因子较高,且被引频次占比较大,此四类期刊质量较高,在该领域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主要作者贡献分析中,Koelsch Stefan的发文数、影响力与被引频次均为最高,他作为采用EEG方法研究音乐相关问题的重要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心理学与音乐心理学。所发表的有关音乐情绪加工、音乐句法认知、以及音乐意义加工等方面的研究成为众多音乐研究者们关注的对象,他以音乐作为情感刺激的手段,探讨感知情绪的价态,从“音乐句法”的角度考察人脑对内在音乐意义的加工,探究调性音乐中未受过音乐训练的听者对音乐句法的加工等;Jäncke Lutz研究领域集中在神经心理学,重点探究人脑的功能和结构可塑性。Trainor Laurel J通过听觉诱发电位(AEP)的P2和N1c成分,定位次级听觉皮层的空间差异区域。Nozaradan Sylvie用节拍和节拍器标记神经元夹带,证明音乐构成了在神经网络水平上探索动态认知加工中夹带现象的独特语境。Tervaniemi Mari关注音乐音阶特性在人类听觉皮层中的自动处理系统;Bidelman Gavin M在对音乐和语言经验研究中,通过对人听觉脑干音高表征的跨域效应,探讨音乐家与非音乐家对音高强度变化的反应等等。

研究方向上来看,在EEG与音乐的相关研究中,神经科学占有较大的优势,已知成果中较权威的多为神经科学、生物心理学或认知心理学领域的专家,且关注重点主要集中在音乐句法认知,音乐情绪加工,音乐与语言以及音乐与神经反应等方向。研究热点上来看,绝对音高是最为关注的元素,2013-2016年间最为密集,职业音乐家与潜能培养也曾一度成为热点话题。从文献整体关注趋势上来看,2015-2018年间增幅最大,但整体上EEG手段在音乐中的研究应用还处于初步阶段,有极大的发展潜力,随着近二十年关注度在不断提高,其研究热度处于稳步提升的过程。近五年的研究热点逐渐从临床医学(音乐诱发性癫痫、音乐幻觉)领域,逐渐转向关注音乐能力的培养以及音乐潜能的激发,涉及音乐实践过程中的创作、欣赏和表演阶段的认知与情感等方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出现了“音乐表演”的绝对趋势。而在音乐表演的相关研究中,音乐表演与行为监测、音乐表演与神经反馈占很大比例。


文章通过对相关研究数量统计、核心期刊分布、研究热点与前沿等方面进行分类梳理,把握国际该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以及最新动向。

未来探索大脑中音乐活动的奥秘,任重而道远。
全局浮动内容
1357088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