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建设健康中国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9-10-04 访问次数:2644
建设健康中国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从现实出发,建设健康中国面临的形势日趋复杂,各种挑战亦需要妥善应对。

关键词:健康中国   中国之行   体感音乐   音乐疗法  音乐按摩  音乐床垫

(一)人口老龄化加速和疾病谱变化

一方面,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迅猛。自2000年跨入“老龄化社会”后一直在加速行进,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从1982年的4.9%,上升到2001年的7.1%,2016年达10.8%。[5]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表明需要健康维护与医疗、护理的成本会上升,而国家完善相关制度安排和调整相应政策的窗口期非常短。另一方面,疾病谱从以传染性疾病为主加速转向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脑卒中、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慢性病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中国在慢病方面的挑战前所未有:在每年1030万死亡病例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比超过 80%。[6]慢病患病率上升的同时,其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却严重不足。例如2012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是46.5%、41.1%、13.8%,成人糖尿病的分别为36.1%、33.4%、30.6%。[7]农村地区慢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更低。相当规模的人群缺乏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忽视健康及其投入。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不健康饮食、空气污染等慢病的主要致病风险因素广泛流行,且未得到公众应有重视。此外,经济社会转型期工作和生活节奏的趋快,劳动关系、人际关系趋紧,工作和生活压力趋增,借助互联网失序蔓延的不良情绪和社会氛围,对公众心理和生理健康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些趋势都加剧了建设健康中国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

(二)医疗保险、医疗卫生、医药供应体制改革滞后

尽管中国初步建成了全民医疗保险制度,97%以上的人口已被不同医保制度所覆盖,城乡居民疾病医疗的后顾之忧在大幅度减轻,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医药流通体制改革亦在着力推进,但医保、医疗、医药三者间的联动改革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远未形成良性互动。这导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与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差距较大。尤以医保支付、医药流通体制、公立医院改革滞后为甚,基层服务薄弱、优质资源和患者涌向上级医疗机构、激励机制不当导致资源浪费和低效率等问题突出。例如,分级诊疗、基层首诊、急慢分治是各国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险的制度化安排,它需要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险的紧密配合,目前仅依靠医保报销比例差异规定试图实现分级诊疗就无法获得预期效果。医疗服务是信任品,必须形成充分竞争的医疗服务供给格局以真正强化基层医疗服务和全科医生队伍,让基层医生获得公众的认可和信赖。在此基础上,实施强制基层首诊制。此外社会办医疗机构,其在设立、医保资质获取等方面存在着现实障碍。尽管国家层面政策规定,符合资质要求的机构都可注册成立,但实际操作中,某些地方卫生部门以“区域卫生规划”为由,限制民营机构发展。医疗卫生、医疗保险、医药供应改革的滞后和不能实现良性互动,无疑是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应当尽快克服的障碍。

(三)卫生和健康领域投入不足,自费负担较重

中国健康(卫生)总费用在持续增长,近40年间全国卫生总费用占GDP之比从1978年的3%增长到2016年的6.2%,增长弹性长期处于2左右的高位水平,社会医疗保险支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且积极的角色。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但总量投入水平仍然较低、各主体负担结构不尽合理。国际研究表明,健康支出存在着饱和点,一旦超过饱和点,额外的支出将不再能够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而只能服务于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利益与健康产业的利润追求。统计资料表明,中国目前的健康领域投入总量较之发达国家健康总投入普遍占国内生产总值10%以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尚未达到饱和,在水平进一步提升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资源投入的效率和公平性。

从列举的若干典型国家健康支出情况可见,中国的健康费用投入总量占GDP之比约是同样采取社会医疗保险制国家的一半。值得注意的是,以英国为代表的采取税收筹资的国家,其健康总支出占GDP的均值比以社会保险作为主要筹资渠道的国家略低。英国全民健康服务(NHS)在国民认同、合理制度设计的情况下也是优选之一。NHS下急缓分诊、完备的全科医疗服务及守门人制度、公众对全科医生的信任促成了医疗资源较为高效的使用。在投入结构方面,公共财政投入于健康领域的约束力较弱,尚缺乏制度性的保障;自付费用负担仍然偏重,其占比达31.99%,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防止因病致贫的不超过20%之水平。

(四)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治理

伴随中国快速工业化而来的,是空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污染以及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构成了国民健康的重大隐患。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可比数据,在用以监测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健康目标实现情况的健康指标中,当前中国主要指标大多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出生健康预期寿命、消除新生儿和5岁儿童可预防死亡和儿童免疫等方面甚至优于欧洲平均水平。中国卫生和健康事业的确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控制环境污染特别是颗粒污染物PM2.5及其带来的严重健康问题、道路交通事故安全、专业医护人力资源的充足性和分布均衡性、政府在健康领域的投入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更为有效的应对措施。鉴于中国的地区发展不均衡和城乡差异,某些地区和人群需改善的空间更大。

(五)国际视角下的中国健康情况

将中国置于国际视角下,可以发现在健康方面的差距。在此,选择发达的欧洲与全球平均水平为参照,可以得到中国健康相关指标的相对水平。

综上,健康中国建设所面临的形势是复杂的,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建设健康中国不仅需要继续采取以往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还需要更加科学的综合治理方案和国家、社会、个人及家庭的共同行动。

全局浮动内容
1357088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