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音乐处方:有声旋律,无形药方!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2-23 访问次数:501

音乐是一种旋律,一种语言,一种心境。我们感谢祖先发明了心灵的药方,制作了心灵的药方——音乐;让我们活得更健康,让我们活得更快乐。

音药-本草音乐

音乐的魅力可以抵达人的心灵、拨动人的神经,让人在流动的、玄想的体验中滋养心灵。一曲美妙悦耳的乐曲,能给人以莫大的精神享受,但音乐的神奇作用决不仅限于此。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音乐已跨出艺术范畴,迈入科学的殿堂,甚至被视作一种有益健康的"特别维生素"。人们早已发现,音乐可以让奶牛多产奶、母鸡多下蛋;植物听音乐,还可开出更灿烂的花卉……更重要的是,不管是传统中医,还是现代医学实践,都已证明音乐还具有独特的养生功能。它不但可以改善人的心理状态,还能对全身的肌肉、血脉以及其他器官的活动产生影响。音乐能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人的身心,具有独特的养生功能。


從歐陽修宮聲數引以治幽憂之疾的案例中可以看到,選用合適的曲目和治療形式,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保健作用,正如歐陽修在《書梅聖俞稿後》中說:“凡樂,達天地之和,而與人氣相接,故其疾徐奮動以感於心,歡欣惻倫可以察於聲”。他在《國學試策三道》中亦說:“蓋七情不能自節,待樂而節之;至性不能自和,待樂而和之”。北宋司馬光提出“不爽於和”“不失其中”的養生之道,認為“樂極和”“禮極順”“夫樂之用不過於和,禮之用不過於順”“中和者,本也;容聲者,末也”。周敦頤對音樂養生也提出了“淡和”思想,他說:“故樂聲淡而不傷,和而不淫,入其耳,感其心,莫不淡且和焉。淡則欲心平,和則躁心釋”。綜觀以上,諸多古人均認為,“和樂”平心,“音樂者,流通血脈,動盪精神,以和正心”的養生作用只有在優美動聽的“和樂”中才能達到。 “體育僅運動肢節尚得卻病之效,彈琴則並精神而陶冶之,此其所以壽歟?”這或許也是個中道理之一。

 天人合一,身心合一人與自然、社會互相聯繫,並保持相對穩定狀態,才能免遭病邪侵擾,這是中醫理論體系中的核心理論之一——整體觀念,也是音樂養生的理論核心之一。音樂的產生正是源於人的身心對於大自然的感悟,古人認為,“音樂達天地之和而與人之氣相接”,“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樂記》)人與自然的互根性、同一性,決定了音樂必能調節人心,調< ; /DIV>

遲以氣用,遠以神行無論是主動式還是被動式的音樂治療,環境的設計對心境的變化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歐陽修曾說"在夷陵,青山綠水日在目前,無復俗累,琴雖不佳,意則自釋",提出音樂治療要有一個舒適優美的青山綠水般的環境,或如綠野仙林,或如浩瀚海面,或如高山流水,這種如臨其境的意境設計,需要按照不同的對象,使音樂與治療對象的身心具有共同性或互補性,這與現代音樂養生(療法)中強調環境、色彩的選擇至關重要是一致的。 “神”與“氣”是音樂實踐中的靈魂“音與意合”,也正是“遲以氣用,遠以神行”。

與“和樂”相對,古人相信,不良樂律會導致人體罹患疾病,前述醫和的那段話中,所提“中聲以降”與“繁手淫聲”正是指和緩的適中之聲與技巧雜亂的繁複音樂,那時便已指出“繁手淫聲”讓人“乃忘平和”,勸戒“君子弗聽”。荀子明確反對“姚冶以險”的“邪音”,《論衡·紀妖篇》載師曠鼓琴的故事就表達了這一觀念:“師曠不得已而鼓之,一奏之,有雲從西北起;再奏之,風至,大雨隨之,裂帷幕,破俎豆,墮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懼,伏於廊室。……平公之身遂癃病”,可見“邪音”確能致病。伶週鴆,也認為許多疾病是由於聽了不和的音樂造成的,指出“若聽樂而震,觀美而眩,患莫甚焉”。

 本草音乐 体感音乐
現代看來,選用優美精緻的音樂確能獲得養生效果,一般說來,曲調平滑流暢、柔和溫婉、節奏舒緩適中、和聲簡單和諧、音色典雅古樸、音量輕柔盡現的樂曲,滿足了人的內心泰然的需要而達到養生目的。而類似古代“淫聲”的迪士高之類非但對養生無益,對一些心髒病、高血壓病患者是極為不宜的。故“和樂”平心,淫聲致病,音樂治療並非有益無害,關鍵在於樂曲的選擇,這也是我們在音樂養生中必須遵循的一個基本準則。

全局浮动内容
1357088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