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神经康复界的“魔法师”- 音药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0-04-09 访问次数:935
神经康复界的“魔法师”- 音药
记得在我每一个实习和工作的地方,都会遇到这类情况:总有几个病人,让他们的治疗师、康复师或是护工手足无措。任凭他们使出浑身解数,治疗效果总是不尽人意。在这个时候,他们往往会把这些病人转介到我们音乐治疗师这儿。记得我的同事打趣说:“我们部门就是专收‘疑难杂症’的。”别的治疗师们也总会禁不住感叹:“不知道为什么,在我这儿不行,上你们音乐治疗那儿总有效果,好像你们会什么魔法似的。”

音乐的魔力
 
我们音乐治疗师真的会魔法吗?当然不会。但我们借助了音乐的力量,运用了一定的方法,使得音乐治疗有了魔法般的效果。音乐的魔力从科学角度讲,得归功于大脑对于音乐刺激而做出的反应。

首先,我们对音乐无法抗拒。早在古希腊,柏拉图说过:“音乐能浸入心灵深处。”因为面对声音,我们无法假装听不见、感受不到。走在大街上,经过一家商店,里面正放着节拍稳定的音乐,你会发现自己的步伐节奏会不由自主地被这音乐带着走;你戴着耳机听着音乐在公园慢跑,你会发现你的跑步速度会随着听到的不同音乐而变化。有些人听着古典交响乐,随着音乐推向高潮,会感到后背被通了电流,甚至激动到热泪盈眶;有些人听着重金属、摇滚乐,会感到肾上腺素飙升,跟着节奏摇头晃脑的同时,得到了心灵的释放;有些人听着经典怀旧歌曲,手脚不禁跟着音乐打着拍子,闭上双眼,往事浮上心头,静静体会着这种美好。可以说,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人会厌恶音乐。或许他们偏好的音乐风格不同、音量高低不同、节奏快慢不同,但几乎每个人都能找到那个与自己产生共鸣、让自己获得感受的音乐。

另外,科学家们也在不断地研究,到底是大脑的哪个部分专门负责音乐。后得出结论,大脑并没有专门负责音乐的中枢,根据音乐的不同、乐器的不同、是在弹奏还是在聆听、是否包含歌词,不同的神经元网络都会被激发。研究还发现,音乐和语言在大脑中是分别处理的。换句话说,在一个人患脑损伤、脑萎缩、中风后遗症后,他可能失去言语功能,但他的音乐功能还在。他虽然不能够与人交谈,也有可能听不懂别人说话,但他仍旧能够歌唱。

神经康复:音乐+大脑

记得我当时在美国休斯顿参加神经康复音乐治疗(NMT)培训时,创始人Dr. Michael Thaut强调:“The brain science of music is the foundation for neurologic musictherapy.”(音乐脑科学是神经康复音乐治疗的基础。)他还说,NMT就是利用音乐一切属性的功能感知去给大脑和行为功能进行再教育。并且,NMT的方法都是基于研究证据的。这就是为什么神经康复音乐治疗能够如此成功的原因:它基于科学,它有着大量的临床依据。

即便如此,即便知道这是科学,在我受训期间或给学生上课时,我发现任何一个看到神经康复音乐治疗临床视频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发出惊叹声:“哇,这也太神奇了!”是的,它可以让一个无法正常迈步的病人立即稳步行走,它可以让一位无法开口交谈的病人清晰地唱出他的诉求——它的确给人带来了一种强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人类不可抗拒的“魔法”

神经康复音乐治疗20年来,经过大量的临床实验和不断的总结,已经创立了20个方法。这里主要介绍一个在神经康复音乐治疗中最常用的、也是见效最快的方法之一——RAS(Rhythmic Auditory Stimulation):节奏性听觉刺激。它主要运用于步态训练,利用节奏对人的听觉天然的刺激和人对于节奏不可抗拒的反应,帮助需要康复的来访者更好地控制躯体、更平稳和有节奏地行走。在评估阶段,音乐治疗师会请病人根据自己的能力尽可能快地行走,治疗师同时测量病人走路的频率。治疗师根据测量出来的病人的行走速率,配上相应的节拍或病人喜欢的歌曲,请病人跟着音乐的节拍,再次行走。接下来,在每一次的训练中,依次增加频率。等到病人能够跟随节拍或音乐走到理想步态时,这个节奏听觉刺激(RAS)就到了要褪出的时候了。在逐渐褪出的同时,治疗师应鼓励病人继续保持有RAS支持时的行走频率,并帮助他们在行走时练习那个节拍或音乐的心理意象。

“魔法”让我重见阳光

我曾经在养老院有一个病人Al,住院前患了中风。护工们告诉我,他不怎么爱说话,也不愿意离开他的病房。在几次病房里的音乐治疗后,我与Al之间建立了良好的链接,慢慢地,他愿意交流了。有一天,他望着窗外说,天气真好。我问他为什么不去外面走走,他的回答是,他不想再摔跤。当时我就想,这其实是很多病人为什么不愿意多走路的原因——因为害怕再跌倒后使自己的身体状况变得更糟糕。可是越不走,他的身体机能就会退化得更快、削弱得更厉害。于是,我决定帮助他走出这个房间,出去呼吸新鲜的空气。接下来的一次治疗结束时,Al心情不错,说要送我出去,可是犹豫了一下又说,我腿脚不便,还是不送了。我赶忙抓住机会说:“你就送我到房间门口,就这5米的距离,你一定可以的。”并且把手伸向了他。他犹豫再三,轻轻叹了口气说:“唉,那好吧,就这一次。”就这样,Al一手扶着我,一手拄着拐杖,慢慢地走到了门口。随后,我看着他拄着拐杖走回到床边坐下,心里默算出他的步伐频率,才离开。

后一次治疗,我表扬了Al上次愿意送我到房门口的举动,并提出了我的想法——我依旧会唱他喜爱的歌曲,但要求他配合我的音乐走动。我看出了他有些不情愿,于是我就先让他倚靠在床边。我唱起《You Are My Sunshine》(《你是我的阳光》),并以上一次评估的频率弹着,同时腿也跟着它一步一步地原地走。我发现Al开始慢慢跟着音乐踩起步子后,我便慢慢地向门口退,并示意Al跟着我走。他竟没有去拿他的拐杖就跟着我走到了房间门口。可到了门口,Al停住了,再也不愿意踏出一步,我从他的脸上看到了恐惧。他说:“No more sunshine, I’m going back.(不想再听‘阳光’了,我要回去了。)”我打趣说:“No more sunshine,what about some moonlight then?(不‘阳光’了,那来点‘月光’怎么样?)”并唱起了他最爱的歌《Fly Me to the Moon》(《带我飞向月球》)。他转过头,迟疑了片刻,竟跟着我走了起来。我赶忙叫上护工在他身边护着,并提升了原有的频率。不知不觉,他跟着我、跟着音乐,走过了50米的走廊,到了大门口。我说,你看!你走得多棒!外面天还亮着呢,我们要不要继续唱“sunshine”?他笑了,说可以啊,但我有点累了,我们回房间吧。于是我们又一路“踩”着“阳光”的节拍走回了病房。

 RAS干预前,Al的行走距离是5米,步伐频率大约是60spm(steps perminute每分钟走的步数),需要依靠拐杖行走,并且步子走得不均匀且身体不平衡。在我使用RAS干预期间,Al能够不使用拐杖地做到基本保持步伐均匀和身体平衡,从大门口走回的50米行走距离内的速度也提高到了71spm左右。

 休息片刻,我鼓励Al再做尝试。或许是尝到了稳步行走的甜头,或许是觉得这个活动挺有意思,也或许只是想继续听他喜爱的歌曲,他欣然答应了。这一次,我将去的频率提到了77spm,并提醒Al在走的过程中体会并记住这首歌速度的感觉。因为我知道Al以前基本不走路,体力有限,所以打算在回程采取“褪出”,并结束本次的康复治疗。当Al从走廊尽头,在没有我音乐的支持下,仍然稳步地保持着之前的频率朝着自己的病房走去时,走廊上的工作人员、老人们一个个都张大眼睛惊讶地望着他。一个认识我的护工走过来跟我说:“天哪,Yifei,这简直像是奇迹……你是向他施了魔法吗?”


 当然了,Al的步态训练还没有就此结束,在第二次RAS治疗中,我们就成功把频率提高到了106spm,(一般正常人的步行频率是105-120spm。)Al对此结果欣喜的同时,更多的还是惊讶。他说:“我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还能像以前一样走路。可是听着音乐,我也不知怎么的,我的腿就像被赋予了魔力,竟能不由自主地跟着走起来。这下可好了,我只要还记得起你唱的歌,我就能走路。”到了下一次我去给Al做音乐治疗时,我发现他站在大门外的草地上等着我。见我来了,他露出了灿烂的微笑并说:“谢谢你Yifei,是你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

作为神经康复音乐治疗师,我在看每一个案例、临床做每一次治疗时,都会感叹音乐的那股“魔力”;作为神经康复音乐治疗师的我们,无论有多少临床经验、无论治愈了多少患者,都应该感恩音乐的存在和我们所拥有的实施“魔法”的超能力。是音乐赋予了我们这得天独厚的技能,愿我们能借助音乐的“魔力”,让更多的人重新站起来、走出去、唱出心中的歌、重拾生活的美好。 

作者介绍
王祎非,美国注册音乐治疗师(MT-BC)、中国注册音乐治疗师、国际神经康复音乐治疗师(NMT)、地板时间(DIR/Floortime)一级干预治疗师。硕士毕业于美国Loyola University音乐治疗专业。曾先后实习工作于儿童发展治疗中心、中小学特殊班、养老院、康复中心、综合性医院、精神病医院等。治疗人群涉及自闭症儿童及发展障碍儿童和成人、神经创伤患者、精神病患者、老年痴呆症患者、重症监护新生儿、临终关怀病人等。
全局浮动内容
1357088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