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要心药医”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9-10-28 访问次数:1117
“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要心药医”

    情绪变化中医叫情志,也可以说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这和西医的“牛角尖”不同,明明是大脑主导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怎么又和“心”有关系?我们的语言也是从来不说:祝你“脑想事成”、“称脑如意”,“身在曹营脑在汉”、“口是脑非”……都是说心的问题,这种语言的根源就是我们传统的中医——心主神明,心是主导精神活动的脏腑器官。所以有句话这里就很好理解了,叫“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要心药医”。

    据说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用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

   现代心理研究认为,音乐的频率、强度和节奏传入人体的听觉中枢神经后,可以引起各种不同的共鸣反应,激发机体的潜能,使某些部位相应地由静止状态而转变为动态,以发挥一种物理性的治疗作用。特别是中国的古典音乐,曲调柔和舒缓,旋律优美动听,能使人忘却烦恼,开阔胸襟,促进身心健康。
     近年来,中华中医学会著名的张辰赓教授在医疗保健工作中运用民族乐曲,受到道教和佛教的思想熏陶,追寻吐故纳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开出“音乐处方”,让身心得以调整,达到最佳的心理平衡状态,为古代的绝音注入新的生命的力作,也是我国现今推出的第一部原创健康音乐。

      音乐疗法作为艺术疗法的一种,其在心理治疗上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那么生理上呢?除了对牛弹琴的笑谈,音乐与我们的身体会否发生某种奇妙反应?古人说,最好的作曲家一定是善于调和五行的高手。因为在我们传统医学中,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宫商角徵羽,五音调和搭配,就成了一套养身大典。古代士大夫阶层“琴棋书画”养身术中,琴排第一位,也说明在修身养性方面,音乐最有力量。

全局浮动内容
1357088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