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著名心理学家张西超:职业心理健康建设不可忽视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9-10-14 访问次数:969
著名心理学家张西超:职业心理健康建设不可忽视
失事的“德国之翼”客机副驾驶员安德烈亚斯·卢比茨只有28岁,却曾患有严重抑郁症,被怀疑有自杀倾向,而这可能是造成他蓄意坠机、酿成空难的直接原因。这一空难也让职业心理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对此,本报专访了国内著名心理学家、北师大心理学院副院长张西超。

《国际先驱导报》:要解决职业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从国家、企业、个人都该做出怎样的应对?

张西超:首先,国家应该重视职业心理健康的建设,尤其是法律法规的建立完善。欧美已经在这方面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美国心理学会也设立了心理帮助的相关标准,并把EAP写入法律,有些州规定超过70人的公司必须为员工购买EAP服务。而在中国,目前与员工心理帮助相关的法律为零。法律的不重视也就导致一切相关的服务无法跟上。

其次,企业的管理层保持对员工的心理关注和监测,包括加强具体沟通,提高管理敏感度,及时识别心理亚健康的员工予以心理帮助。共同打造积极、乐观、宽松的工作氛围。

而员工本身,如果发现情绪持续低落,工作效率降低,应该引起重视,不要讳疾忌医,及时向朋友,家人,医生寻求帮助,尽早解决。

Q:2001年,您率先在中国进行EAP实践,主持过联想客户服务部的“员工帮助计划”,和十几年前相比,EAP的服务范围有何变化?

A:当时的员工帮助计划以解决问题为主,客户服务部的员工在工作中要承受一些客户的不良情绪,即使内心受到伤害和委屈也要保持微笑的态度对待客户,但这种伤害和委屈长期积累会影响工作情绪,甚至有极端行为,比如自杀等,我们的工作就是及时劝导。

现在则以预防、发现为主,同时,我们不仅仅关注那些极端行为,会把职业倦怠等初现端倪的员工也纳入心理帮助的范围之内,使员工感受一种幸福、快乐、积极的心态,目的是“打造适应未来的积极组织”。

Q:中国的EAP发展建设有何发展和需要加强之处?

A:EAP在美国最早出现,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美国还成立了“种子基金”专门为公司的EAP服务提供资金。这个“种子基金”对上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EAP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当然我也渴望中国将来会真的有这样的“种子基金”,而现在政府已经很重视了。

相对来说,中国在这方面的认识和发展还很不足。不过,这些年来,国家电网,中国移动、中国石化都引进了EAP服务,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善的体系,不过有针对这些企业的员工进行了系统的心理帮助,从员工心检、心理健康宣传促进,到心理培训、心理咨询等都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全局浮动内容
1357088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