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亦正亦邪的音频药物I-Dosing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9-10-06 访问次数:1288
I-Dosing根据维基以及现在网上以及书籍的资料,最早在1893年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威廉·多费(Heinrich Wilhelm Dove)两耳同时听到频率稍微不同的音波,会让聆听者觉得自己听到一个快节拍,他将此现象称为「双声节拍」。双声节拍疗法后来临床上应用在研究听觉及睡眠循环、诱发各种脑电波状态,并用来治疗焦虑。

而后1994年加拿大的Université Laurentienne学校Johnson & Persinger在论文提出

"The Sensed Presence may be Facilitated by Interhemispheric Intercalation"学术论文中提出双声节拍疗法可能不单单用于治疗焦虑如果频率以及节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大约在2008年左右美国很多青少年在不同渠道获取了用于心理治疗的双声节拍疗法音乐,并称之为音乐毒品i-dosing并广泛流传。美国政府因为无法定义这种是否为毒品,美国奥克拉荷马州毒品暨危险药品局只能发出警告并告知家长留意自家的熊孩子是否浏览过类似网站。但并不会向缉毒一样杜绝这类音频的流传。

其后奥勒岗卫生科学大学的神经学系助理教授瓦贝斩钉截铁地指出,根据她的实验发现,双声节拍绝不可能引发如同吸毒的感觉。

而这种α波心灵音乐,就是透过音乐,让人脑处于释放α波的状态,从而刺激潜能,提升想像力,活化灵感。甚至还可以让小朋友专注力提高呢。。

当然网络上也有一段视频是称体验者戴上耳机然后听名为《地狱之门》的I-Dosing。表情十分痛苦的在沙发上翻滚着。

心里暗示作用大于药物作用

脑波诱导(Brainwave Entrainment)也有翻译成脑波加载之类的。听觉诱导方式(Aural entrainment),可能是这类音频,包括催眠放松类的,共同的理论依据,即通过声音的刺激,使得脑波频率改变,从而改变人的情绪甚至致幻,也就是的α波、β波、θ波之类。
音乐与人的心理、生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科普一下人脑的脑波频率有四种状态,α波:震动频率为一秒震动8-12次,在最放松舒服的时候,α波就会自然产生,此时正是潜能最活跃的时机,能够激发出无限可能性。β波:每秒震动14-30次,是紧张、思考时候会产生的脑波。θ波:每秒震动4-7次,是浅眠期会产生的脑波,也就是人在做梦时候的状态。δ波:每秒震动0.5-3.5次,是熟睡或昏迷时的状态。
但也有人对这种听音乐就可达到快感的数位毒品嗤之以鼻。美国奥勒冈卫生暨科学大学自然医学研究员瓦贝表示,用立体声耳机聆听这种音乐时,会以为音乐来自听者的头脑里,但不可能达到嗑药的快感:「我们曾对4名受试者做过实验,但没发现脑波有所改变。」那些光听音乐就达到亢奋的人,很可能只是自己的心理作用。

它是一种脑波诱导的形式,透过音轨传播,且切记聆听时一定要用头罩式耳机。这音轨的组成,是由两种不同频率的音色,一种传递至一耳,两边所听到的是不同的,而此状况会产生拍音。假设我们现在一耳聆听的音色是490 Hz ,另一耳为500 Hz,你所听到的Binaural Beats 则为10 Hz,而这10 Hz 则会影响你的脑波。不同的脑波频率,也会与不同的行为和感受有关。你可以选择不同的Binaural Beats 音乐来刺激你的一些主要情绪和感受。如果你想要帮助睡眠的话,适合低于4Hz 的拍音,想要冥想的话可以选择4-8 Hz。又或者是你想要非常专注,或是活跃思考力的时候,可以选择14-30 Hz。

Binaural Beats 可以帮助你的脑波降至自然的delta 频率,并且会使你放松,帮助睡眠。有些失眠患者、焦虑症患者,可以在上床前听听Binaural Beats,得到一些舒缓情绪的效果,而优点是没有药物的风险性。建议是在上床前先听,但也是有人边睡觉边听,边睡边听的时候可以使用一种睡眠耳机,以确保安全,也可以防止乐曲结束前掉落。

不只是帮助睡眠,也有些人会利用Binaural Beats 来做清明梦( Lucid Dream),清醒梦是指在做梦的时候意识保持清醒,甚至是拥有跟清醒时一样的思考能力。Binaural Beats 可以帮助我们保持神智清晰,且醒来时,依然记得梦境。能产生“共鸣”的音乐就是药,最适合养生方法:对症听曲。

全局浮动内容
1357088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