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心”探索——心悦之旅
各种现象表明,过去几年,中国人的内在心灵需求正在以喷薄之势增长,来自西方的心理学、来自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地的宗教体系在安顿国人心灵上正呈现出多元繁荣的景象。
多少人活在痛苦中
时间是周日上午8点30分,一间30平米的房间里,阳光从东面的窗户照进来,25个人穿着宽松的衣裤沿着房间的四壁围成一圈,前面的空地上放着五六个纸巾筒,随时等待被人抽取。
房间里的人各诉心事。有大学老师因竞争压力焦虑躁狂,有在美国长大的ABC男孩因父母的冷落而抑郁低沉……总之,“心像匹野马一样狂奔,却就是得不到安宁”。
这是广东省中医院开展的团体心理治疗的场景。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团体治疗的心理医生,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艳记得2006年时,科里每年的门诊量只有9000人次,2016年,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了9万。
“无论是抑郁症、焦虑症还是精神分裂的发病率,中国都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她说。
一组数字可以大致窥探出国人心灵世界的秘密。2007年,中国抑郁症人数的官方数字为3000万,2009年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估算则是9000万,并在不断上升;而2009年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则更甚,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已经在1亿人以上。
需求是因焦虑而起。不仅是传统医疗机构,互联网上专注心理服务的平台的用户数量也在迅速飙升。在国外,这被称为“自励自助产业”(self-help industry)。
互联网心理服务平台壹心理创始人黄伟强就曾被快速增长的用户数量吓到了,过去四年壹心理的注册用户从0飙升至931万,旗下的心理电台,一年播放量高达3.2亿次,“到底有多少人活在痛苦之中?”连他自己也心生疑问。
喜玛拉雅的中国体感音乐专题栏目《本草音樂》自开播以来,已获得1300万播放人次……

上一新闻:中医对感官的运用令人们信服
下一新闻:音乐对于我们到底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