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流行音乐的“体感时代”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4-19 访问次数:418

如今,音乐作为文化符号,成为区分代际的文化标签。如果说,摇滚乐属于反战一代,饶舌乐属于X一代,那么当今的音乐则越来越属于“体感一代”。在这个强调“体感”的时代,是用身体而不是耳朵来享受音乐,就像那些乐迷所希望的、如花儿乐队中所唱的那样——“让身体在节奏中快乐地飘荡”。

元代朱丹溪提出“乐药同功”,认为音乐如药物一样,可用于治疗疾病。

清代吴师机在《理瀹骈文》里说:“七情之病也,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首次将音乐疗法与情志性疾病联系起来。

在现代,音乐疗法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治疗抑郁、失眠、疼痛、孕产等医疗领域中。

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采阴气,以定群生”。

描述当时人们用音乐来平衡阴阳,治疗阳气过剩之病,这是把音乐作为治疗手段的最早记载。

《黄帝内经》则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五音疗疾”理论,奠定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基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肝主目,……在音为角;心主舌,……在音为徵;脾主口,……在音为宫;肺主鼻,……在音为商;肾主耳,……在音为羽”,指出角音通肝、徵音通心、宫音通脾、商音通肺、羽音通肾。

《晋书·乐志》曰:“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恻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施;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

五音与中医理论结合,可使经络脏腑共振,调理情志,通过乐音的疗愈及音乐与人体经络脏腑的共振而达到医治身心的目的 。

《黄帝内经》:“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音通五脏,即角调式音乐有“木”之特性,入肝;徵调式音乐有“火”之特性,入心;宫调式音乐如“土”般广厚,入脾;商调式音乐有“金”之特性,入肺;羽调式音乐有“水”之特性,可入肾。

但五音疗法并不是单纯用特定的音乐去一一对应治疗疾病,首先将音乐进行五行分类,再根据曲调风格和节奏又将这五种调式分为阴曲和阳曲,根据《中国天韵五行音乐》阴阳分类,结合患者不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再根据脏腑阴阳盛衰选择相应的音乐,用音乐的阴阳属性补偏救弊,平衡阴阳。

流行音乐的“体感时代”

全局浮动内容
13570880178